“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第四站瞻仰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发布时间:2021-02-23 09:45 来源:南京日报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

  1930年,晓庄师范石俊、叶刚、郭凤韶、袁咨桐、姚爱兰、谢纬棨、沈云楼、胡尚志、汤藻、马名驹等10名学生党员、共青团员,为了革命理想,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政权杀害,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6岁。1951年,新中国在陶行知先生墓附近,为牺牲的10名烈士敬立纪念碑,矢志继承烈士遗志,建设全新中国。

  2月19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足迹·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第四站来到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晓庄社区居民第三党支部、迈皋桥中心幼儿园党支部、南京银行紫东中心支行和燕路支行党支部、迈皋桥街道机关直属党支部等4个支部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733128-A3追寻红色足迹_b.jpg

(党员们在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后合影留念。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红色档案

  10名被害烈士,最小的只有16岁

  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南京市栖霞区行知园内,毗邻陶行知先生墓,是为纪念1930年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晓庄师范10名中共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而建。

  据栖霞区党史办提供的党史资料介绍,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先生在这里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就在学校创办将届满月时,蒋介石集团于4月12日发动了“反共清党”运动,以晓庄师范为代表的新兴乡村师范学校,收留了一大批逃亡的共产党员和左翼知识分子。

  刘季平、石俊、马名驹、汤藻等中共学生党员原在江苏如皋师范就读,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当局开除,他们相约于1928年春考入晓庄师范。同期考入的还有来自浙江省的学生党员叶刚。他们在中共南京市委指导下,在这一年的夏天秘密成立晓庄师范党支部,刘季平担任书记。这是南京城外和平门到燕子矶一带的第一个党支部。同年秋,在中共浙江省委工作的共青团员徐明清考入晓庄师范,旋即秘密成立共青团支部,并担任书记。

  在党、团组织积极运动和支持下,晓庄师范先后创办了农民夜校、中心茶园、木工厂和乡村医院,成立了联村自卫团、联村救火会、禁毒禁赌会等,开展了公共卫生和公共体育运动。在上述活动中,中共党、团员发挥领导作用,与晓庄附近农民群众建立了良好关系,也赢得了校内同学的信任。因为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党、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到1929年底,党、团员有近30人,占全校师生总数接近15%。在南京市委下属支部中,他们的文化程度、群众关系、思想理念,堪为表率。

  晓庄师范党、团组织发起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给国民党当局造成巨大压力。1930年4月12日,国民党当局查封晓庄师范,通缉陶行知。中共南京地下组织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仅晓庄师范就有30多人被捕,石俊、叶刚、郭凤韶、袁咨桐、姚爱兰、谢纬棨、沈云楼、胡尚志、汤藻、马名驹等10名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先后被枪杀于雨花台刑场,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6岁。

  晓庄师范10名革命烈士,生前抱定革命理想,受尽种种酷刑,矢志不改,他们的遗物和事迹,展陈于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为继承陶行知先生遗志,弘扬陶行知先生精神,1951年1月,晓庄师范在距原址1公里处的吉祥庵恢复办学。同年3月15日,创校24周年校庆时,全校师生员工在陶行知先生墓附近为牺牲的10名校友敬立纪念碑,正面刻有“一九三〇年为革命牺牲的校友们永垂不朽!”1997年7月1日,在原址重建新碑,正面刻有“晓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系晓庄师范校友、时任国务委员、中顾委委员张劲夫题写,碑座刻有烈士的英名和生卒年。

  沧桑巨变

  从乡村到“亿元镇”再到“城北明珠”

  晓庄革命英烈的事迹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晓庄师范和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地——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基因,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推动迈皋桥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昔日,“晓庄十烈士”牺牲之时,迈皋桥还是落后的乡村;而如今,迈皋桥早已是一片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全天人潮涌动,项目扎堆开花,环境整治一新……这个被网友戏称“卖糕桥”的地方,正以凤凰涅槃的决心改变发展面貌,以脱胎换骨的魄力重塑城市形象。

  今年66岁的徐桂英女士从小在迈皋桥长大,她看到迈皋桥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有感触。“昔日的农村印迹没有了,现在到处高楼大厦;30年前,只有一条8路公交车经过这里,现在几十条公交线贯穿,地铁一号线终点站就在迈皋桥。”

  改革开放后,迈皋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蓬勃发展,1986年,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实现“亿元乡”的乡镇;1993年,被江苏省评为苏中地区(南京、镇江、扬州、南通)经济综合实力50强乡镇第一镇。2000年后,迈皋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退二进三”的发展思路,先后关停并转化工厂、塑料厂、冶金厂、铸造厂、材料包装等污染大户,斩断了这些工业企业的污染源。现在的迈皋桥是栖霞区经济发达的街道,也是南京市城北地区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环境综合治理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成效也在日益凸显。

  74岁的江忠义家住晓庄社区合班村32号小区,见证了迈皋桥老街的变化和南十里长沟二支流由“黑臭河”向“幸福河”变迁的过程。他说:“过去的南十里长沟二支流是一条黑臭河,每到夏天居民家的窗户都不敢开。通过环境综合治理,如今南十里长沟二支流的水质清澈见底,鱼儿也回来游动了。”2月19日上午,江忠义漫步在沿河步道上,入眼的是满园春色,入耳的是潺潺水声,“现在亲朋好友过来走亲戚,都对我们迈皋桥的环境赞不绝口。”

  房子越住越大,环境越来越好,治安越来越好……南十里长沟二支流的变迁历史,映射出的正是迈皋桥街道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迈皋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重大任务中强化党建引领、在为民造福中彰显党建价值、在丰富内涵中打造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党建质效,持续推动街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追寻红色足迹

  40余名党员跨越时空感悟革命精神

  2月19日上午,来自晓庄社区居民第三党支部、迈皋桥中心幼儿园党支部、南京银行紫东中心支行和燕路支行党支部、迈皋桥街道机关直属党支部等四个支部的40余名党员和居民代表,来到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陶行知晓庄社区教育馆,开展“晓庄精神跨越时空”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们在晓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观。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40余名党员整齐列队,静静伫立在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沉痛默哀,碑上刻着“晓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碑座刻有烈士的英名和生卒年,纪念1930年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晓庄师范10名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党员们高举党旗,面色肃穆,为晓庄革命烈士献上花篮,三鞠躬致敬。

  陶行知纪念馆前任馆长朱晓春带领党员们集体宣誓,并讲述了晓庄十烈士的感人事迹。

  革命前辈们为了民族大义而舍身忘我的精神和信念,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党员们。他们纷纷表示,要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历史,传承烈士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人、传播人、弘扬人。”迈皋桥中心幼儿园党支部党员李欣表示。

  在人群中,满头白发的老先生张成和颇为引人注目。生于1933年的他,曾是经陶行知先生推荐的受宋庆龄基金会资助的义养生之一。1993年退休后,居住于家乡迈皋桥街道晓庄社区宁欣苑小区。尽管已88岁高龄,但他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也是地地道道的迈皋桥人。解放前家里穷,在陶行知、宋庆龄关爱资助下才上了学,新中国成立后,是共产党帮助我从小学读到大学,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科研工作者。1993年退休回南京生活后,我又亲眼目睹共产党带领大家把城市变得越来越美。我时常跟家人念叨,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我也曾多次跟社区表达入党的愿望,虽然上了年龄,但只要我双腿还能走路,就一定要竭尽所能为党做点事,回报党的恩情。”

  在随后的活动中,党员们参观陶行知晓庄社区教育馆。场馆中陈列着晓庄地区文化和党史、晓庄革命烈士生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晓庄转型发展以及迈皋桥老街的变迁更迭等丰富资料。党员们热烈互动交流,并结合工作岗位实际,畅谈在新征程中如何立足岗位践行使命。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架高质量发展之桥

  朱晓春(陶行知纪念馆前任馆长):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我们晓庄开创了中国现代乡村平民教育运动,从那时起,晓庄就成了千千万万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今天参加这个主题党日活动,我非常激动。身为老党员、前馆长,我既是践行者也是传播者,要继续弘扬陶先生“孺子牛”的革命精神、传承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并沿着陶先生的足迹,让他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发扬。

  张奋林(迈皋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革命先辈的精神激励所有迈皋桥人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基因,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推动迈皋桥这片土地上继续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提升区域首位度、城市美誉度、群众满意度、干部忠诚度,架起迈向更高发展之路的桥。

  任寅钊(晓庄社区党委书记):晓庄的党员要充分学习前辈的精神,充分运用新时代党的理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展现党员先锋旗帜作用,集合各种力量共建晓庄,促进晓庄的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我们决心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知根开眼、强基固本、开拓创新,加速形成以城市居民支部为中心的、群众信赖的社区治理工作方法,让红色薪火在晓庄世代相传,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社区。

  范璐婧(迈皋桥街道大学生社工):晓庄英烈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爱国主义赞歌,他们的伟大精神和革命风范,是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剂。如今,徜徉在迈皋桥老街,烟火气和静谧感让人心生欢喜,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言而喻,当年烈士为之牺牲奋斗的愿景,在这里一步步成为现实。作为昔日的晓庄学院毕业生,如今的基层党建工作者,我将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践行者,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在为民服务中成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高亚伦(南京银行和燕路支行党员):南京银行和燕路支行党支部积极响应晓庄社区“支部驻街巷行动”号召,经常深入附近小区开展义务劳动、讲解金融知识,服务居民群众、践行社会责任。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晓庄革命先烈精神,始终坚持红色领航,进一步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子,使党建的政治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促进转型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红色力量”。

  王文岭(南京晓庄学院《生活教育》杂志社资深编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晓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符号。1930年,晓庄有10名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革命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鲜血筑就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他们通过革命的教育创造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的愿景,被一代代晓庄共产党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百年来,晓庄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迈皋桥地区日新月异的气象,我们都能看到共产党人为实现这一愿景所开展的行动。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晓庄是近现代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窗口,处处能够看到共产党人的身影,处处能够看到共产党人的组织力量、领导力量。

733131-A3追寻红色足迹_b.jpg

(党员们来到迈皋桥老街开展以“晓庄精神跨越时空”为主题的党员冬训活动。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