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贵州大山 奔赴上海投身革命

发布时间:2021-02-20 10:45 来源:南京日报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古镇,苍翠连绵的大山深处,矗立着一座100多“岁”的古宅,木质的房梁,随处可见岁月斑驳的痕迹。一个世纪前,这栋老宅子里的一盏桐油灯经常点到深夜,灯下是一名少年充满求知的面庞,他就是雨花英烈李治邦。

  李治邦,又名李伯平,1907年出生于郎岱。兄妹4人,他是长子。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维持全家生活。作为长子,李治邦不仅家里的活计抢着做,见到乡亲有困难也热心帮助。

  李治邦读书十分用功,放学回家后常挑灯苦读。在郎岱求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萌发了革命思想。当他的母亲拿出裹脚布,要给两个妹妹缠小脚时,李治邦挺身而出,极力劝说母亲,最终使她放弃了这个陋习。他还劝说父亲,女孩子也有读书受教育的权利。最后两个妹妹不仅没有缠足,还进入了新式女子小学读书。

  1926年,李治邦考入贵州省立师范学校。3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贵州大学。李治邦在贵阳求学时的同学林辰曾回忆道:“伯平忠厚耿直,在学校里功课很好。”

  随着新思想影响不断深入,李治邦和同乡几名进步青年将目光投向了社会风气极为开放的上海。尽管当时贵州军阀对青年学生进行严格管控,但他们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绕道长沙等方式,终于抵达了上海。

  1931年,李治邦考入上海法学院。他没有在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中迷失,而是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共同关注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九一八事变后,他投身于抗日救亡洪流中。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共产党员,由一名书生成长为革命战士。

  1932年冬,李治邦被国民党当局检查信件时逮捕,随即被押往南京。敌人还两次前往他郎岱的家中,抄走了所有的家信。在狱中,李治邦受尽了酷刑,坚决不肯吐露半点党的秘密。1933年3月,李治邦被杀害于雨花台,时年26岁。

  乡亲们永远铭记这位“勇敢的好儿郎”。郎岱解放后,县委为李治邦召开了追悼会。如今,郎岱烈士陵园仍有他的衣冠冢。每年清明,墓碑前都会放满鲜花。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