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美国读硕时,为孙中山写传记

发布时间:2021-02-20 10:36 来源:南京日报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档案馆馆藏中,有一本用英文撰写的学术著作——《孙中山评传》。这本评传,是雨花英烈施滉在该校求学时撰写的硕士论文,也是为孙中山先生撰写的最早的传记之一。

  施滉是云南洱源人,1900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白族小学教师家庭。他小的时候,天不亮就随母亲挑着担子,上街卖豆腐脑贴补家用。

  1917年秋,施滉考入清华学校。尽管家境清苦,但他在同学中威信很高,还担任过清华学生会的领导。1924年秋,施滉登上驶向美国的邮轮,去了斯坦福大学读书。

  在美留学期间,他一边忙着学业,一边还要自筹经费办报纸、宣传革命。当时的活动经费,基本都是靠他勤工俭学赚来的。他和妻子罗静宜婚后租了个小房子,成了宣传革命的据点,好多人跑来听课,甚至在家里住。而他和妻子最拮据时,两人一天只能分食一只洋葱。

  1926年,施滉取得学士学位以后,继续留校攻读东方史硕士研究生。他在考虑硕士论文选题时,完全不像许多留学生那样致力于研究外国问题,而是着力研究中国问题,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感。施滉在赴美前夕与孙中山在广州的深度交流,也为他的选题提供了思考方向,他最终选择以《孙中山评传》为题。

  1927年,施滉加入共产党。1928年,施滉完成了硕士论文《孙中山评传》撰写工作,论文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为主线,征引了当时100多种中英文书报杂志资料,除孙中山本人发表的文章、讲话之外,其余多是国内外各方面的评论,有些原始资料异常珍贵。这篇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近16万字,长达300多页。

  在这篇论文中,施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他除了介绍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外,还分析和肯定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较早地提出了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罗静宜后来回忆道:“那种艰苦卓绝的精神,使我敬佩不已。施滉写孙中山用了两年时间,那时他被通缉,反动分子以暗杀威胁他……但他毫不在乎,更勤奋地干革命工作。”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