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南京“小红花”艺术团

发布时间:2020-11-10 16:04 来源:江苏党史

  1957 年,南京市文化和教育部门组建了一个以小学生为主的“小红花” 艺术团,这是全国首创的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少儿艺术学校,小演员们都是从全市各小学选拔出来的,他们在老师和艺术家们的精心辅导和培训下,表演很出色,影响也越来越大。

  1971 年6 月5 日,周恩来陪同外宾到南京参观访问,当晚观看了“小红花”艺术团的表演。节目很丰富,演出也很精彩,周恩来看了很高兴。演出直到深夜11 点半才结束。回到宾馆后,周恩来又继续忙着处理公务,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 点半,这时,他把秘书钱嘉东叫到身边,说:“‘小红花’的演出很好,我看了很高兴。有几条意见,请转告艺术团的老师们。”

  钱嘉东听了,用笔将这几条意见记下:

  第一,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整场节目多了,演出时间长了, 把孩子们搞得很疲劳。

  第二,歌唱节目中,乐器的音响太强,像一道“音墙”,把孩子们的童音盖住了,有点儿“喧宾夺主”。

  第三,唱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共产党员》选段的那位小演员, 音调定得太高,容易把孩子的嗓子唱坏。小小年纪把嗓子搞坏了,长大了怎么办?

  第四,舞蹈《大桥颂》有四句报幕词:“蓝蓝的天空飞彩霞,一道彩虹江上架。一头连着天安门,一头连着亚非拉。”长江大桥有那么长吗?艺术允许夸张,但不能过分,不能讲大话,还是实事求是好。

  第五,舞蹈《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一个小演员代表一个国家, 肤色不同,服装不同。举着火炬穿工装的那个小演员是中国人,为什么人群中还有一个穿西藏民族服装的小演员?别的国家一个代表,中国有两个代表,这样不合适,要防止大国沙文主义嘛!

  这五条意见,体现了对孩子们的关心,更体现了周总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年后的1972 年4 月6 日,周恩来陪同马耳他国家元首到南京访问,再次和外宾一起观看了“小红花”艺术团的表演。周恩来兴致勃勃, 看得非常入神,他一边用手跟着演出的节奏轻轻敲打着拍子,一边对他感到满意的节目不时点头微笑。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陪同外宾走上舞台,祝贺孩子们演出成功。孩子们争着和周恩来握手,临分别时,孩子们一起放声呼喊:“伯伯再见!伯伯再见!”

  原载:《初心永恒——江苏四种革命精神简明读本》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