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金陵兵工厂:保卫工厂迎解放 支援前线干劲高

发布时间:2020-11-06 10:05 来源:龙虎网

20201013044922772.jpg  

南京晨光集团公司的前身是金陵机器局和金陵兵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兵工署第六十工厂”20201013045026417.jpg

  1948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爆发。11月下旬,国民政府兵工署作出决定,将当时全国兵工试验与研制的重要单位的第六十工厂全部迁往台湾。工厂当局不管工人愿不愿意,强迫进行去台登记,为此中共党组织号召广大工友坚决抵制,一致行动反对迁台,迎接解放。当时,大多数的工友都不想离乡背井去台湾,对中共党组织的反迁台号召积极拥护。在拆装机器的过程中,工人们故意拖延,把有的重要零部件拆得残缺不全、七零八落。

  厂方当时规定,凡不去台湾的员工,每人发十二月份(当月)工资后解散出厂。地下党组织不愿去台湾的工人和少数职员集合起来,向厂长请愿示威,斗争的口号是:“工资必须发到年底,另发三个月的遣散费”。厂长最后迫于无奈,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要求。几天后,凡是不去台湾的员工都拿到了三个月的遣散费。

  1949年4月18日,地下党发起失业工人进行登记,为解放后复工作准备,不到两天就有三四百人登记。当时的工厂已经停产,留守的保管所里,有的人乘机捞一把谋财,有的把厂里的材料成卡车的拉出去卖掉,有的勾结地痞流氓拆卖厂房,有的倒卖粮库里的大米。为了阻止厂内物资的流失,地下党串联进步工友,成立了以党员为首的护厂纠察队和临时职工会,所有队员在执勤时都佩戴上专门制作的纠察队袖标。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26日,传出解放军第二天要来厂接管的消息,临时职工会的同志自己掏钱买来红布彩纸,做红旗,贴标语,迎接解放军来厂。4月27日一大早,就有不少工人等候在厂大门路口。快到八点时,二野后勤部军械部部长陈子坚和军代表江敏、徐建等骑马来到,等待多时的两百多名工人顿时欢腾起来,锣鼓鞭炮声响成一片。

  在欢迎军代表的大会上,地下党向军代表汇报了组织护厂、成立临时职工会的情况,江敏军代表对大家说:“工人兄弟们,我们不像国民党那些专门搜刮人民钱财的接收大员,我们不是来接收而是来接管,是依靠广大工人兄弟来管好工厂的,你们不辞辛苦地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你们都是工厂的主人,工厂的一切都应交给全体工人兄弟。”接着,江敏军代表宣布了解放军接管城市和工厂的政策,当说到“旧职员一律留用,并且原职原薪”时,使旧职员们大感意外,他们起先还不敢相信,当江敏军代表又重复一遍时,他们才信以为真,由担心变为感激,开始体会到共产党政策的优越,表示要紧紧团结在军代表的周围,多想办法,争取早日复工。

  军代表很关心广大员工的生活,为了照顾多数员工失业几个月的生活困难,所有员工不分男女一进厂就先预支两千元(旧币),当时两千元可买三石大米。员工们拿到这些钱时心里无不激动,对生活已经很困难的员工来说,这些钱就是雪中送炭,员工们从内心里感到新旧社会两重天,从心底里感谢军代表,感谢共产党。

  1949年5月7日,工厂正式复工。当时仍沿用“第六十工厂”厂名,下设工务、总务、会计三个科和修弹、修炮、机修、鞍具、水电五个部,以后又增加了铁、木、砂部和冲机部,有职工近三百人。

  复工后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物资严重缺乏,当时厂里破铜废铁遍地,野草丛生,工房虽有多座,但里面大都是空的,只有八九部能开动的皮带床子,库房里八十多部机器都是缺胳膊少腿,不成样子,剩下的一些材料和工具也只是鸡头鱼尾的蹩脚货。在军代表的领导下,除了到伪国防部仓库接收一些适用的机器、工具和材料等物外,着重是工人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5月12日,军代表召开职工座谈会,交待了当时工厂物资困难的家底,请大家想办法。工人们第一次听到工厂领导和工人平等商议厂里的事情,大家当场就有了行动,纷纷报名献出工具,军代表当天就接收到一百多件工具,其中有分厘卡、锋钢刀具等较贵重的工具。

  解决缺少机器的主要办法是赶修旧机器,修好一部开一部,开工仅十天,就修复了二十多部旧机器,超过修理计划的四倍。复工初期的任务就是接收前方枪炮随来随修的任务。后来为了满足前方部队便于联络的需要,又开始试制信号枪和信号弹。为了支援解放大西南,6月18日,工厂开展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全厂出现一派从未有过的新气象。从6月至8月中旬的两个半月时间里,除了完成部队临时送修的近八十门炮以外,还完成了本厂的两百多门炮的修理任务,这种修炮速度在解放前是不可能有的。当工人们将一门门刷上鲜艳绿漆、穿上崭新炮衣、修旧如新的大炮推出工房、送往前线时,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快活。

  为了支援解放上海,工厂接受了修理十二门平射炮的任务,大家克服困难,不分昼夜地抢修,提前完成了任务。

  制造信号枪没有图纸,机修部的工人就按信号枪实物照葫芦画瓢;缺少设备,工人就用旧机器改进冲模和冲机,突破了难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按时如数地完成了七千支信号枪的制造任务。

  军代表对生产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工人们更加信心百倍,干劲倍增。工厂的通讯员也经常向《新华日报》写稿,报道工厂出现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华日报》记者也经常到厂里来进行采访。部队的电影制片厂还曾专门来厂拍了电影,把修炮部工人正在紧张修炮时的场景拍摄下来,大家为能上镜头、上银幕而感到非常兴奋。

  8月4日晚上,工厂隆重召开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庆功大会,很多工人都换上了干净漂亮的衣服参加大会,像过节一样的高兴。会上宣布了220个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的名单,同时还评出保护工厂、奉献工具有功的20多人,除了授予荣誉称号外,还给予衣服、毛巾、鞋子等物质鼓励。

  10月,新中国成立后,工厂移交三野军械部接管,改称“华东军区军械总厂”。

  ——晨光集团厂史专家 宋建中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