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革命“火种”从莫斯科带回国内

发布时间:2020-08-04 10:05 来源:南京日报

“同志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光明走!同志们,黑暗已消灭,曙光在前头!”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一个隆冬天,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留学生宿舍里,经常传出一阵阵激昂的歌声,这是一首列宁生前十分喜爱的俄文歌曲《光明赞》。而带领同学们用中文高唱歌曲的,就是《光明赞》的译者之一,雨花英烈谢文锦。

  1920年,上海早期党组织和团组织相继诞生,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主要输送革命青年去苏俄学习,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干部。通过党组织成员介绍,这里会聚了一批来自湖南、浙江、安徽等地的进步青年,如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时年26岁的谢文锦也在其中。

  谢文锦出生于浙江永嘉,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谢文锦赴上海探索寻求真理的路径。在上海外国语学社,谢文锦和同学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接受俄文等语言培训,参与工人运动。

  1921年春,谢文锦与刘少奇等上海外国语学社20多名青年团员,分批启程赴莫斯科。他们越过重重关卡及封锁,最终顺利抵达心中的灯塔圣地。正如萧劲光所回忆:“那时‘俄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踏上赴俄学习的漫长路途的”。谢文锦与刘少奇、萧劲光等人成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第一期学生。

  莫斯科东方大学是二十世纪20年代初俄共(布)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大学,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输送革命火种。在此,谢文锦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对国际形势、国内政治有了更透彻的判断分析。1922年12月,谢文锦在莫斯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4年6月,谢文锦和同学带着丰硕的革命“火种”,坐上回国的列车,穿越西伯利亚莽莽平原,投身国内革命浪潮。他和同学萧三一起翻译的《光明赞》,也跨越国界,穿梭时空,成为鼓舞一代代革命者前赴后继的铿锵战歌。

【责任编辑:赵雅琦】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