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深化江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6 16:15 来源:

 革命精神是对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的高度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精神”研究、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江苏是锻造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区域。自党成立以来,在江苏产生了众多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革命精神。如民主革命时期的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渡江战役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南京长江大桥精神、王杰班“两不怕精神”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张家港精神、“四千四万”精神、“三创”精神等,以及整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周恩来精神等。  

 不过,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大省”的江苏,革命精神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尚未形成与自身实际地位相匹配的局面。  

 一是研究队伍出现断层,尚未出现研究江苏地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代表性专著和系列普及读物。过去,马洪武、王德宝等教授研究新四军卓有成效,此后青年学者虽不断出现,但尚未形成当年的气势和影响;目前除已出版的《铁军精神研究》论文集,以及正在撰写的《雨花英烈精神》外,其他革命精神尚未得到深入系统的学理研究和广泛宣传。  

 二是江苏尚无国家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基地。早在2013年6月,教育部与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复旦大学、嘉兴学院等8所高校联合设立“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支持计划,江苏尚无该类型国家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基地。  

三是江苏仅有一种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读本。2015年以来,教育部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已先后两批出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12部(第三批8部即将出版),包括《红船精神》《红岩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2019年3月,《雨花英烈精神》成功入选第四批编写计划,但我省其他代表性革命精神尚未列入计划。

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一是除铁军精神、张家港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少数领域外,多数革命精神的研究起步较晚,宣传教育赖以支撑的沃土没有形成,且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各相关地域、部门、高校对革命精神的研究资源配置不足。  

 二是研究平台较低,有关高校与各纪念场馆的协同性不足,尚未形成实力较强的革命精神专题研究团队。目前除南京师范大学成立“雨花英烈精神研究中心”,并联合省内专家形成研究团队外,其他多数精神尚未建立高水平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  

 建议相关部门用好用活江苏丰富的党史军史资源,提高江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宣传水平和全国影响力。  

 一是加大对江苏省“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提炼产生于江苏,并有全党、全军和全国影响力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依托各有关高校,联合相关纪念场馆,在省级层面成立多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基地,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基地联盟,整合研究力量,为申请成立更高级别研究基地创造条件。  

 二是设立省级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项目团队,以“大师+团队”的方式,在原始文献挖掘、口述史料整理和数据库建设,以及各革命精神的学理研究方面,展开集体攻关,推出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以此为基础,争取尽早入围教育部、中宣部层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系列读本,扩大江苏影响力。  

 三是着力发挥江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资政、育人功能。围绕江苏“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运用党校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结合党史、军史、国史教育任务,推动各革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上舞台、传媒体、入头脑,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广大市民革命精神教育的实效性,为新时代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