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堡垒”——西舍

发布时间:2018-06-22 15:50 来源: 收藏

西舍村抗日英雄纪念碑

1944年的一天,溧高县安兴区的一个古村落里军歌嘹亮,一队队穿着灰色军服的新四军战士正在认真操练。村子四周,有零星的牧童正在放牛,他们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眼睛一直盯着村外的方向。进村的道路都已经设了卡,陌生人需要路条才能进入村中,没有路条的由村里的熟人担保才能放行。

这座全民皆兵的村子名叫西舍,是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抗战时期,它像一座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屹立在敌后根据地。

军民鱼水情深

红色堡垒——西舍

1943年11月下旬,新四军十六旅取得溧高战役胜利后,中共苏皖区委决定在位于高淳、溧水、溧阳三县结合区的西舍村建立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扩大茅山抗日根据地。

1944年7月,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委、县政府机关设立在西舍村大祠堂内,下设公安局、财经局、文教科、货管局、财务科等,下辖八个区:安兴、韩固(韩村与固城合并)、东坝、强埠、周城、新桥、韩胡、城关区,跨高淳、溧水、溧阳三县边境。朱春苑任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

在西舍村,新四军战士纪律严谨,作风朴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经常帮村民做农活。6月,正是苏南夏收夏种的农忙时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溧高抗日民主政府召开干部会议,布置部队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并身体力行,加入劳作。

如此亲近村民、造福百姓的子弟兵,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爱戴。

齐心协力抗战

溧高县纺织厂旧址(2016 年摄)

抗战时期,西舍村内设有兵工厂,由村里民兵和新四军战士共同生产,对武器进行维护和零件更换,并组装手榴弹与子弹,就近解决了新四军战士武器维修和弹药供给问题。

此外,西舍村还办有纺织厂,装备有织布机2台、织巾机5台,40多名工人每天可以生产毛巾100 多条、棉布100 多尺,保障了新四军的被服物资。

除了后勤保障上的支持,村民还常帮新四军站岗放哨,侦察敌情。新四军侦察班的战士,也常借用村民的衣物和农具,装扮成农民,来往于根据地与敌占区。据说有一次,下坝据点日伪军到石龙口抢劫,被花墙门游击小组擒获。翌日,下坝据点伪军1个营、日寇1个小队对花墙门进行报复抢劫。溧高县总队与安兴区中队、花墙门等游击小组协同作战,三面夹击来犯之敌,全歼伪军1个营、日寇1个小队,并乘胜追击攻克下坝据点,烧毁碉堡2座,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在战后的庆功会上,光缴获的武器便摆满了村里大祠堂内的天井。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英勇善战的新四军将士们保护了西舍村免遭日寇侵扰,村民们则成为支持新四军抗战的坚定力量。军民齐心协力,将西舍村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抗日红色堡垒”,共同书写了一段苏南抗战的传奇。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